分论坛十三:抗凝治疗分论坛——规范抗凝,医药同行
2021-07-23 08:51:14
2021年6月10日下午,2021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七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-抗凝分论坛在云端成功举行。分论坛的主题是-规范抗凝,医药同行,大会邀请了医、药、检验等多学科知名专家,讲授内容覆盖抗凝药学门诊、多学科管理、精准抗凝管理、特殊人群用药等前沿领域。
分论坛由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徐珽主任担任分论坛主席,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钱妍主任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颖主任担任主持人,主讲专家共九位,包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葛卫红教授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易群教授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剑龙教授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迪教授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秀岭教授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进华教授、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赵莉教授、北京协和医院都丽萍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梓凝教授。分论坛持续4个小时,共计3.67万人次的行业人士在线参与了本次论坛。
嘉宾合影
论坛开篇由大会主席徐珽教授致辞,他讲到: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,在临床中抗血栓治疗非常重要,其中抗凝治疗应用最为广泛。但如何合理的开展抗凝治疗,做好血栓性疾病的管理,提高患者的救治率,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。本次会议邀请到抗凝治疗方面的各个学科的专家,将从抗凝领域热点话题,如抗凝门诊的分级管理、多学科协作抗凝管理、精准抗凝治疗、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等等开展汇报,以期为有效、安全和经济地抗凝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,进一步促进高质量抗凝药学服务的发展。
在徐珽教授精彩的致辞后,大会正式开始进入学术报告环节,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钱妍教授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颖教授担任主持人,主持学术会议。
第一位讲者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葛卫红教授,报告题目为《抗凝门诊分级管理药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》,葛教授分别从抗栓管理现状、分级管理的必要性、内容和模式、效果和展望进行讲授,并分享其团队的抗凝门诊分级管理的实践情况,为抗凝门诊的分级管理提供了参考,提升抗凝管理水平。
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精准医疗中心门剑龙教授以《血栓形成机制与抗凝》为题进行汇报,门剑龙教授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家,从血栓的形成机制出发,探究抗凝的作用位点、方法;深入讲解不同抗凝药物的实验室监测要点,为抗凝治疗药物的研发、抗凝方案的制定、抗凝药物的监测给出了独特的见解。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易群教授从医生视角讲授《多学科合作 共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管理体系》,介绍华西医院VTE防治抗凝管理的多学科协作模式,通过临床、检验、影像、药学、介入等多学科的协作,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,提高治疗效果。在报告的后半段,易教授介绍了华西临床药师在VTE的防治管理多学科协作中的工作模式,如何实现专业价值,并对临床药师的工作提出表扬。
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迪教授报告的题目是《老年房颤患者OAC精准治疗策略》,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,从不同的抗凝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介绍,包括药物的标准推荐剂量、不同肝肾功能情况下的药物调节剂量、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、不良反应、注意事项等内容,同时结合团队接诊的案例进行深入分享。
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秀岭教授报告的题目是《低分子肝素类药物的异同及合理使用》,以低分子肝素为讲授主题,对不同品种低分子肝素的适应症、用法用量、疗程、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讲解,为低分子肝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。
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进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:《如何实现精准抗凝管理》,通过模拟病人的生理、病理情况、药物的特点,建立抗凝药物的给药方案模型,针对不同患者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,包括抗凝的治疗方案决策、患者的院内管理、出院后的线上门诊管理等,开展全程化的管理,以此来实现精准的抗凝管理。
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赵莉教授对国内外抗凝管理的现状展开汇报,并进行对比,全面展示国外抗凝管理的现状,包括抗凝多学科组织、抗凝药师门诊,抗凝药师的服务内容等。为国内医院抗凝治疗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案,促进抗凝管理的发展。
北京协和医院都丽萍教授对出血、血栓风险高、存在治疗矛盾、后果可能更加严重等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进行汇报。结合不同抗凝药物,针对不同情况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进行介绍。并且结合真实案例进行讲解,对临床实际运用具有较高指导价值。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梓凝教授报告的题目是《低分子肝素在围术期抗血栓治疗管理的应用策略及影响因素》,从临床案例、研究课题展开讲解,通过科研结果来指导临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选择。
会议最后,由大会主席徐珽教授进行会议总结,他总结到: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全国各地医院的专家进行学术报告,各位专家在抗凝治疗管理、精准治疗、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做了精彩汇报,为我们提供了一场饕餮盛宴,相信所有线上的药学同仁们一定收获满满,最后感谢专家的分享,感谢同仁的支持,分论坛大会圆满结束。